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用对比定格真实--一名德国老记者的“影像中国”

2010-09-18
      新华网德国汉堡9月17日电(记者韩墨 郇公弟)年过花甲的德国退休记者马庭·库摩拍了一辈子照片,不过2009年以前,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后来,“老马”决定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办个展览,没想到这一“折腾”,竟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影响。

  2009年9月,马庭在汉堡租了一艘小船,以“影像对比中的毛泽东时代与今日中国”为主题举办了一场个人影展,将他1976年4月在中国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拍摄的100多张照片和2006年4月重游中国时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排列在一起。时光穿梭30年,无声的影像折射出中国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场特殊的“对比式影展”随即引起多家中国、德国媒体的关注。马庭因此得到来自中国的邀请——10月1日到天安门参加中国国庆60周年庆典。

    转眼一年过去,马庭借助汉堡“中国时代”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这个平台,再次办起展览。17日的开幕式结束后,他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已4次到访中国,拍了数千张照片。这次展览,我仍然保留了30多年前拍摄的部分精华,同时又增加了许多国庆庆典和表现中国寻常百姓生活的照片。”

  34年前,马庭取得一张赴中国的签证。面对陌生而神秘的中国城市与乡村,他一次次举起镜头。从城市、工厂到渔村、田间,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回国后,他把这些辛苦获得的底片精心保存。直到2006年,他才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那时的中国,早已盛装新颜。

  漫步于一张张新旧影像之间,人们不由感慨岁月的变迁。30多年前,放眼街头到处是黑布鞋、灰蓝色制服,如今色彩缤纷的现代服饰让人眼花缭乱;30多年前,夕阳中的长安街是自行车当道,如今却是小汽车的天下;30多年前,外墙斑驳的老电影院如今已建成热闹的商场;30多年前,上海浦东还是一片荒凉,如今已高楼林立、高速联通。

     “我始终希望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展示真实的中国,既不会像一些德国媒体那样过多地批评,也不会只大加赞扬。图片就在那里,人们可以去看,去体会其中的含义,”马庭说。

  在马庭眼中,早上公园晨练的大妈,每日骑车送货的小伙子,火车站等待出发的农民工,排队入校的小学生,村口吸烟的老人,拥挤的地铁和公共汽车等等,“都是我对中国印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变化中的中国”。

  他说,中国在30多年经历了诸多改变,“其密集和激烈程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没有经历过的,这是我兴趣的出发点”。

  临别前,马庭告诉记者,他和夫人已订好今年10月飞往上海的机票。届时,他会把镜头对准正在进行的上海世博会和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

  为期两周的汉堡“中国时代”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始自2006年,今年已是第三届。它以“汉堡、中国零距离接触”为主题,通过200多场展览、音乐会、讲座、论坛和文化演出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发展成就,继而推动汉堡市与中国的商业和文化往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