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环球时报社评:中欧应为21世纪签一份保险单

2012-05-04
    李克强副总理昨天造访欧盟总部,为中欧合作做面向未来的推动。双方对如何消除彼此关系的具体障碍做了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这次访问为从战略上思考中欧关系创造了契机,也激发了广泛兴趣。

  中欧当前的关系好吗?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似乎不太容易。首先它比2008年前后那一轮中欧矛盾高发期好多了,但双方的误解、特别是欧洲舆论对中国的误读仍相当普遍,中欧关系的一些巨大“能量块”仍在沉睡。

  中欧贸易去年飞速增长,但中国同世界很多地区的贸易都表现不俗,贸易量早已不是中欧关系“一白遮百丑”的唯一要素,中欧关系应有更高志向,它未必不能在政治领域有牵动世界的戏剧性表现。

  中美关系被普遍指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大概是实情。但中美关系面临一个空前困难:两国不仅有政治和价值观的差异,而且逐渐陷入崛起大国和霸权国的地缘竞争中。两种竞争相互强化,中美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今后更突出。

  中欧地缘利益相互排斥的危险,比中美之间小得多。这使中欧发展对世界具有示范意义的伙伴关系有了更多可能。这样做符合中国和欧洲的利益,对确保21世纪的国际关系环境不被中美战略互疑劫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没有源于地缘竞争的战略警惕产生经常性干扰,欧洲国家有可能对理解中国的复杂性产生更多兴趣和耐心,对理解中国政治体制作为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更少思想深处的拒绝。从利益上分析,欧洲人对中国政治的质疑更多来自文化上的自尊或傲慢,而少一些美国保守派们急于在政治上搞垮中国的紧迫感。

  对中国来说,争取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理解和信任是十分艰难的长期任务。而从欧洲实现突破,要比从美国突破至少容易些。欧洲除了与中国不直接发生战略利益冲突之外,其国家众多的现实使它在利益和思想上都不可能铁板一块。

  目前中欧之间的分歧,如所谓西藏问题、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华武器禁运等等,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它们的真实意义都会变化。中欧最重要的是在未来不扩大当下存在的彼此抱怨,而为双方关系开辟崭新的、甚至意外的空间。

  中欧建立超意识形态的战略互信,将大大加强欧洲在未来世界的重要性。这很可能是一把破解21世纪难题的钥匙,欧洲成为这把钥匙的打造者和掌握者。这并非要欧洲“背叛美国”或向中国“倒戈”,而是要欧洲实事求是地对待传说中挑战西方的“东方超级大国”,打开西方困惑甚至有些慌乱的心结。

  21世纪的最大危险就是中美走向对抗。能够走到中美之间真正降低这种风险的力量,决不会在21世纪被边缘化。抛开美国因素不说,中欧超意识形态的战略合作本身也具有创造历史的力量。但如果欧洲仅仅追随美国防范中国,那么它倒真有可能成为本世纪国际政治的配角,甚至比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更糟,因为那时欧洲是“前线”,而现在欧洲从地缘上已经相当边缘。

  一个重要的机遇摆在中欧面前,它或被浪费或被抓住———这相当于中欧是否能为21世纪签一份避免动荡的保险单。▲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