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中德政府磋商谱写两国关系新篇章

2012-09-01
     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将于8月30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这是默克尔总理执政7年来第六次访华,也是她年内第二次应温家宝总理邀请访华。两国总理将各率约10位部长、副部长共商中德和中欧合作大计。

    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政府间机制,是中国和德国及西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创新,在中德40多个对话机制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领域最广。这是中德确定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边关系的又一次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中德两国相距遥远,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但两国关系不断迈出新步伐,双方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既是形势使然,也契合双方的发展需要。

    中德关系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国家还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中德两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出口和制造业大国,以合作应对危机为契机,推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不仅为两国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向世界发出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共振全球经济的积极信号。中德合作在中欧乃至世界范围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当前,危机还远未结束,仍有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指引下,中德双方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加深,中德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德关系的发展得益于两国经济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德国创新和科技水平世界领先,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新兴产业和德国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中国纺织、家电等轻工业发达,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达,双方对彼此优势产品互有需求;德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已成为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支柱产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和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和对华技术转让和投资最多的国家。这种互补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德关系的发展建立在双方共同培育的深厚基础之上。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过去40年,中德两国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取得巨大的成就。仅以双边贸易额为例,已由建交之初的2.7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692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30%.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德中同行”和在德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年”等活动的成功举行,中德民间交往取得长足进展,人文交流不断加深,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在不断加强。

    随着中德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两国政府磋商机制应运而生。首轮政府磋商于2011年6月在柏林举行,由温家宝总理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中方15个部委及德方10个联邦部,近30位部长、副部长参加,磋商取得丰硕成果。中德签署多个合作文件和商业合同,确定了电动汽车战略合作、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小企业合作专项贷款、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中国文化年”、生命科学创新平台、创新政策平台、建筑节能、医疗卫生等重点合作领域及项目。目前各项合作正得到落实,成效明显,体现出两国关系的高质量、高水平。

    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在中国举行,将继续发挥对两国关系的规划和引领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两国政府将着眼长远,探讨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加强金融领域政策沟通和协调,深化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农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交流与合作,促进青年、媒体、文化等领域往来。同时双方还将就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德同为世界重要力量。德国是欧洲重要大国之一,中德关系是中国与欧洲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不仅为两国务实合作搭建了宽广高效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也为中欧关系长远发展指出了方向。从全球视野看,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为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工业大国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我们对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对中德关系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同德方一道,把握机遇,积极进取,不断挖掘合作潜力,共同创造中德和中欧关系更美好的明天,为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作贡献。

    (作者: 宋涛 外交部副部长)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