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欧债危机中的德国与中国

2013-05-07
    德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在于强调与时俱进、重视实体经济、奉行公平理念。德国经济在危机中异军突起,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功不可没

  我于去年8月上任,正值欧债危机经历重要转折之年。寻找危机出路、探求纾困良方,是眼下最让欧洲伤脑筋的事情。据我观察,欧债危机如何解决、获得何种程度的解决,德国的作用至关重要。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陷入困境,2012年负增长率达0.3%。但德国经济却相对平稳,成为债务危机下欧元区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德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强调与时俱进。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就开始深刻反省自身高工资、高福利、高成本的结构性弊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强德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施罗德政府在2003年提出涵盖多领域的“2010年议程”一揽子方案,大刀阔斧,冲破阻力,推行全面改革。这些改革为德国有效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德国最终凭借“改革红利”在危机中脱颖而出。

  二是重视实体经济。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服务业在西方经济结构中的分量大幅提升,挤占工业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宠儿”。但德国拒绝随波逐流,坚持紧抓实体经济,工业占国民经济比例保持在28%,位居欧美前列。同时,德国坚持综合性银行制度,强调央行独立性,有效防止了投行业务规模的膨胀。

  三是奉行公平理念。德国坚持走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强调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实现财富再分配,维持社会稳定。德国劳资谈判机制成熟,有效化解了危机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等矛盾。

  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德国经济在危机中异军突起,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功不可没。德国是出口大国,60%的出口商品销往欧洲。面对欧洲购买力下降的困境,德国及时调整出口战略,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德国外贸的稳步增长。中德贸易额2011年达1691.5亿美元。在2011年举行的中德首轮政府磋商中,双方领导人还商定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00亿美元的目标。同时,中德相互投资增长迅速,为德国经济发展添动力。去年,在欧盟对华投资减少3.8%的情况下,德国对华投资逆向增长29.5%。近年来中国对德国投资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但德国不是一个孤岛,经济环境不佳使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增多。近3年,德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至0.7%,预计2013年的增长为0.4%。如欧洲经济不能好转,德国一枝独秀的状况恐难持续。与此同时,德国在欧债危机治理上仍面临巨大挑战。不少欧洲国家已表现出对德国地位和作用上升的顾虑。在治理路线上,德国奉行明确的以增强竞争力为核心、紧缩与改革并举理念,敦促各国节流、改革;其他欧洲国家则希望债务、责任共担,让德国“多出血”。

  欧洲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一直支持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努力,希望欧洲尽快走出危机。这既符合欧洲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同欧洲共同寻求解决方法。今后,中国还将继续与德国和欧洲就欧债危机治理等问题展开积极合作。我们相信,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欧债问题,尽早走出危机,迎来新的曙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史明德 中国驻德国大使)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