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德中文化交流从来没有这样活跃

2011-03-28

  不管是北京的"启蒙艺术展",还是在德国举办的中国电影节--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尽管如此,两国之间还是常常出现误解。

        即将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启蒙艺术展"并不是德国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展览。早在2008年,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博物馆就曾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过德国风景画展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个人画展。

  卡恩-阿克曼担任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一职已经20年有余,在他眼里,启蒙艺术展的举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德中文化交流史发展的积极体现:"从最初由国家经费支持、以国家机构为载体、建立在两国文化协议基础上的交流,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涉猎广泛、并且有很多私人机构发起倡议的文化交流。"

  在与中国建立文化联系方面,德国属于西方国家中的先驱者。作为第一家建立在中国土地上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而且在之后的16年里,它也一直是唯一的外国驻华文化机构。随着时间的流逝,歌德学院的工作也在慢慢转变。老院长卡恩·阿克曼回忆道,最初,那里只被允许开设德语课程;到90年代时,文化交流工作才迅速发展起来。而今天,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两国文化圈之间建立富有创意的交流联系。

"比如说,邀请德国导演来和中国解放军部队合作,或是邀请德国音乐人到中国来和这里的交响乐团共同开发项目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德国积极开展文化工作。六年前,中国文化中心在柏林成立,它的工作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类似。除此之外,全德国目前一共有11家孔子学院。它们通常与当地的德国大学联合,从事汉语教学和组织文化活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德方院长毕安妮(Anja Warneke-Bi)表示,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正与日俱增:"这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这自然就使得研究中国文化的德国人越来越多。"

   尽管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是德国和中国之前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存在。不光是在德国,在其他国家也有人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把孔子学院当作一种灵活的文化宣传工具。毕安妮院长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我认为,孔子学院的运行理念和其他国家的驻外文化机构大不一样,它在所在国聘用大量的当地人员,并且让他们负责实际的工作运行。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不太可能把孔子学院作为宣传工具。"孔子学院通常是依附于一所德国大学,因此都是由德国教授担任院长职务。

   从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两国之间出现误解及不合是很难避免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卡恩-阿克曼则认为,双方都从书展引发的冲突中吸取了教训。明年即将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也许就会体现出来: "从目前我从活动策划方那里得到的信息,我可以想象,德国人可能真的会为文化年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那个中国而感到大吃一惊。"他认为,在明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中国应该会表现得更加开放、更加乐于讨论。这将是两国文化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者克里斯多夫·里京)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