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中国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独占鳌头

2011-08-26
   北京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措施使中国相对平稳地渡了金融危机。这些政策也使得许多人一夜之间暴富,而一些"暴发户"把投资的丘比特之剑射向了一个风雅的奢侈品--艺术。

   作为"新富豪",一位做车行生意的先生是近年来出现的典型艺术品藏家,他介绍了自己如何走上这条收藏之路:"很简单,实际上就是我一开始呢,在上海买了一幢很大的别墅,正好就碰上一个开画廊的北京朋友。我跟他说,你卖我点儿画,我把墙壁装饰装饰,因为别墅是西洋别墅,我就买了很多油画,这是最初动机,后来我就慢慢喜欢上了。一开始没有太多想法,就想收集一些好一点的,有些重要艺术家的主要作品,现在慢慢收集多了,我想沿着一个中国艺术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收集,中国艺术发展怎么过来的,比如当代艺术发展的主线,重要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位车行行主介绍说,在四年前,他在艺术品方面的投资就有一千万欧元左右。

  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刺激经济政策,信贷政策让很多国企,特别是国企老总近水楼台,赚满了腰包。很多人把横财砸到名车上面,另外一些人则把投资目标转向了艺术品。今年5月,一幅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以4亿多元人民币刷新了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纪录。很遗憾,齐白石本人经历不到拍卖场上异常火爆的竞价"血拼"场面,这位湖南籍国画大师于1957年逝世。同年,另一名湖南籍画家李路明诞生。这位当代先锋艺术家以"文化大革命"为绘画主题进行创作,他的油画也受到了众多藏家的青睐,在2010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他的布面油画《风吹过》以44.8万元人民币成交。很多人把他比喻为东方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而李路明则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想到可以靠艺术生存。他说:"我不是表达政治,我表达的是我青春期的生活,我年轻时候的生活,只不过是我年少时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66年到76年,我从10岁到20岁,我的成长期。当时的情况是,95%的艺术家是不能靠艺术生活的,我搞艺术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靠艺术生存。"

    很多那个时代的中国艺术家们和李路明的想法相似。法国市场研究公司"艺术品价格网站"(Artprice)的创始人谈到近年中国艺术市场一枝独秀的现象时表示,"这是世界艺术品市场史上令人震惊的事"。该网站发布了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的趋势报告,其中全球拍卖收益按照国家所占份额的比例图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收益达到30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为33%,已经超越美国的30%和英国的19%,成为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拍卖行名单中有七个是中国拍卖行,艺术品咨询师薛女士分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快速的原因,她说:"前几年,中国很多人都是投资股票,到了2008年,股市狂跌之后,艺术品作为软黄金,被炒作之后,大部分投资者开始关注购买艺术品或者古董之类的。其实里面泡沫很多,因为中国本来这些东西之前是没有的,它没有被当作一种收藏来做,而是作为一个投资的,一个可以短期内获得暴利的这样一个事情去做。"

    在德国生活了9年的艺术家赵俊远(音译)表示,因为很多买家都对同一个艺术家或者作品感兴趣,所以很多收藏家参加拍卖会时都要揣上百万元才会参加竞拍。不过他对中国艺术市场现状并不看好,他表示,一想到铺天盖地的赝品或者是那些想一夜发财致富而改当画家的出租车司机,就不禁对中国艺术界感到遗憾,他说:"我希望中国当代艺术有一个相对良性的、有持续性的一个发展,而不是这种暴发户式的发展,当然我觉得西方资金的撤退,包括经济的低迷等等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个影响包括,比如说艺术家转行,原先做出租车司机改行做艺术家的那些人开始离开这一行,回去该干嘛干嘛去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其实中国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一种固定的文化符号炮制者,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到真正的艺术市场。"

   针对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赵俊远表示,要把现在的艺术市场"废掉",好像应该用野火把"假繁荣"烧掉,这样春风才会吹出新的"真艺术"。

(Quelle:ARD)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