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全球稳定的贡献》 《法兰克福汇报》刊登黄昳扬总领事署名文章 |
2024-12-06 |
12月6日,黄昳扬总领事在德国主流媒体《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对全球稳定的贡献》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我从媒体上看到很多对未来几年全球政治经济前景的展望,绝大多数持悲观论调,人们对未来感到手足无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什么?我认为,是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 首先是稳定性。40多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历经战火频仍、疫情肆虐、生态恶化,许多国家政局动荡,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和“政治过山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局保持高度稳定。经济上,从一穷二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8亿人口脱贫。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幸福感稳步提升。中国像一列高铁,不偏向、速度快、运行平稳,这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最宝贵财富。 二是连续性。长期以来,中国内外政策连贯一致,不搞“急转弯”。国内建设上,我们把改革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外交上,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4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过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这些论断经历时间考验,对当下现实依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是可预期性。中国人说:“人无信不立。”说一套、做一套有损国家信誉,因此中国始终言必信、行必果。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例,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注意,这里的时间限定是“之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提前,但决不允许延迟。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均提前6年实现2030目标。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能需求还在增长,但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是认真的,不会因他国如何而改变。 当今世界,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但我们在看到世界“变”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变”的一面。中德两国均以制造业立国,同是外向型经济体,都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民生保障,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这些共同点不仅是中德经贸合作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双方志同道合的体现,不会也不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德国和中国都有一句谚语,“团结就是力量”。在当前变局下,中德作为全球第二、三大经济体,更应携手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法兰克福汇报》创刊于1949年11月1日,是德国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全国性日报之一。该报日发行量超过35万份,日阅读量超百万,读者主要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决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