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中欧未来比的是文化胸襟

2010-11-08
    法国以特殊的热情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来访,标志着中法两三年前僵持的那一幕终于翻了过去。中法之间那种近乎莫名其妙的冲突,整个欧洲都有必要反思。
   

              11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尼斯马赛纳博物馆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小范围会见。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中国和欧洲分居欧亚大陆两端,无战略相互排斥的理由。中国在东亚面临的摩擦与竞争,在中欧之间或者不存在,或者严重不到影响国家的决策。中国与法国及其他欧洲大国周期性的争吵,更多是因为“心”的因素作祟。

    过去欧洲人纯粹出于意识形态对中国表示不敬,现在有些人把这种不敬当成谋取利益的手段,通过政治上施压,试图获得中国在经济利益上让步。

    近来中欧之间对贸易的争吵也逐渐多起来,但这是中欧加强经济合作的副产品,它们大概不会导致2008年中法之间的那种对立。其实什么样的攻击都没有刺伤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后果更容易激起民愤,而欧洲人的意识形态挑衅触及的正是这种感情。每当这种时候,中国人总是表现得最团结。

    说到底,欧洲人需要更大的心胸。包括接受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存在着一种与自己不太一样的生活与价值观,这不是对欧洲人自己的否定,这就应是多元世界的本来面目。

    欧洲人还要有敢与新兴国家竞争的勇气。他们要明白,任何文明保持先进是要付出努力的,而欧洲人现在休息得太多,有点懒了。古代中国文明之所以衰落,就是害怕竞争,自己关上了大门,欧洲人不应走古代中国人的老路。

    法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法国人调整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但不再试图做中国的思想老师,却无论是法国人还是欧洲人,都要学着去做的。欧洲人应当知道,他们放弃在思想上干涉别人,比别人在思想上被迫接受干涉,痛苦要小得多。

    欧洲意识形态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也向世界扩张了几百年,但它今天对世界的改变已远不像当初那么有力量。欧洲要想在精神上获得发展,就需要补充能量,它同样需要对外开放,以谦虚的态度放眼世界。

    中国人也需要在与欧洲的摩擦中积累领悟,我们同样面临扩大自己心胸的问题。近代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一直是被动的,中国对欧洲文化的学习有很大成果,但过程不堪回首。今天是中国面对欧洲最平等的时刻,欧洲人的心一时难以容下这种平等,而我们的心却有必要容下他们的这种抗拒。我们越强大,就越能在他们的固执面前不急不躁。

   比指南针和丝绸的时代,中国赢了。比枪炮的时代,欧洲赢了。现在欧亚大陆两端到了比文化胸襟的时候,这一次谁会赢呢?

  (来源: 环球时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