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回顾2010年中德双边关系

2010-12-24
     12月17日,驻德国大使吴红波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柏林记者采访,回顾了2010年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就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媒体在两国交流中的作用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感谢吴大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专访。您是2009年8月就任驻德大使的。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您能否给您就任一年多来中德关系的发展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您认为,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中德关系的亮点和关键词是什么?

  答:2010年马上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中德关系还是有很多要总结的。简单地说,今年中德关系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年两国政府发表了共同文件,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今年也是在德国新的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两国关系继续实现了稳定、健康的发展。

  谈到今年中德关系的亮点,我想可以用4个“新”来表示。第一个“新”是新起点,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两国的高层交往频繁。默克尔总理和胡锦涛主席在国际会议场合5次见面,温家宝总理、李长春同志和马凯国务委员先后访问了德国,德国前总统克勒、总理默克尔和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访问了中国。什么叫新起点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第一是双方发表了共同文件,正式确认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两国政府决定从明年开始进行政府磋商,这是一个新机制,到目前为止,我们和欧盟其它国家还没有建立这种机制。第三,我们决定将两国外交部业已存在的战略磋商机制从副部级提升为正部级,明年也将开始这样高级别的磋商。除此之外,两国发表的共同文件里,对今后我们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指明了方向。所以我觉得,2010年是中德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第二个“新”是新纪录,我2009年来的时候,当时中德双边贸易额的最高纪录是2008年,达到了1150亿美元。去年情况比较困难,但今年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现在每个月都突破100亿美元,所以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今年双边贸易额至少要达到1300亿美元,这是中德建交以来新的纪录。第三个“新”是新交流,双方在今年有很多交流,有些是新形式的交流。比如说,在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和中国馆吸引了大量的德国游客和中国游客,这种交流是全方位的。再比如,我们今年组织了德国45所高校在同一时段举办“中国周”活动,这在德国高校里是没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请了200名德国中学生赴中国参加夏令营,他们去的时间虽短,但和中国的家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除此以外,我们使馆也打开大门,搞“开放日”,请了近500名德国普通民众到使馆来跟我们交流、参观、看电影,我也见过两批,跟他们进行交流。我觉得这都非常好。第四个“新”是新合作,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今年中德都受到批评,因为我们两国出口太多,一些国家觉得我们外汇盈余多。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和德国有相同的看法。今年我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合作的机会更多,除了我们讲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我们作为两个世界出口大国有相同的利益。另外,对于加强金融监管,我们有共识。在一些多边会议上,比如说已经结束的首尔G20会议和气候变化会议上,我们都有很好的沟通和协调。我们觉得,在国际事务中,我们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都在发展。所以可以用4个“新”作简单的概括,当然还有其它方面。

  问:您就任以来,曾接受过多家德国主流媒体的采访,比如《世界报》、《法兰克福评论报》等,您也接触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德国朋友。根据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会,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提起中国,德国媒体和德国人谈论的最多的是什么?

  答:这一年我感觉到,德国民众和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大幅上升,其实德国人对中国的关注是多元化的,今年关注的比较多的是上海世博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其它方面也有很多疑问和看法。比如,中国发展了会不会对世界造成压力、原材料问题、能源问题。还有人在想,中国的发展会不会对世界其它国家造成威胁。总的来讲,关注度上升,对了解中国的兴趣上升,各个方面都想了解关于中国的情况,我们也尽量去解释。我想这是好的趋势,可以形成互动。

  问:在这种关注当中,您觉得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是否有所转变。您作为大使,您希望中国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欧洲人面前?

  答:很难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因为各阶层的人看法不太一致。我觉得德国的领导层对发展对华关系是有一个共识的,他们愿意发展对华关系,愿意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广大的德国人民我也接触了不少,德国16个联邦州我走了14个,农民、工人、企业家、教师、学生,各行各业接触了很多。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在“中国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问题上,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这也很自然,很多人没有去过中国。当然也有少数人,特别是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基本是负面的。我觉得在德国这个社会很难一言以蔽之中国在他们眼中是什么印象,但是不论是对中国持肯定或是否定态度,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综合实力、中国的国际影响在不断地发展。

  问:我们同事前两天在北京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他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予以积极的肯定,但他也说,中国应该冷静地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批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包括德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上的不同,在很多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讲我们做得对,没有问题,他们讲他们做得对,也没有问题。我们之间可以交流,比如说我们有法治国家对话和人权对话。但是如果有些人认为他们比我们更对,更聪明,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其他人,“按我说的做你就对了,不按我说的做就是大逆不道”,这个我想中国人民是不会接受的,也不是两个国家、两国人民交流的正确态度。

  问:您认为,在中德关系中,两国媒体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答:两国媒体在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和相互理解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论媒体人怎么看,说他是私人媒体,但发挥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公器的作用。有的时候公器私用,甚至用公器来泄私愤,那就不对了。两国媒体间的交流已经开始,我陪同德国前总统克勒访华时,在上海参加了一次中德媒体高层对话会,讨论得很热烈,有些观点针锋相对,但我觉得有好处。明年我们还要再次组织两国的媒体高层如发行人、总编辑等坐在一起讨论,并将这种机制固定下来。我想如果两国媒体能够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对方国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