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贾庆林参观视察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2011-11-04
      新华网柏林11月4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曹鹏程 新华社记者魏建华 班玮

  11月3日,位于柏林市中心的中国文化中心张灯结彩、鼓声隆隆,迎来了中心成立以来不寻常意义的一天。

  上午10点,正在德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专程来到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参观视察,亲切看望、鼓励致力于中德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工作人员和在中心学习培训的中外学生。部分在中心学习的德国学生们在大门前以中国传统击鼓和舞狮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客。动人的鼓声和优美的舞狮引来过往行人快乐好奇的目光。

  一进大厅,正在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展展品和中国民间艺术家用纤维甚至筷子创作的各种艺术品顿时映入眼帘。一件件漂洋过海,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文化情怀的艺术精品,发挥着增进中德友谊的作用,也无声地迎接着贾主席的到来。文化中心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中心每年定期举办的“欢乐春节”、“中心开放日”、“春夏秋冬四季音乐会”等活动和京剧、昆曲、民乐等各种演出,以及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的“发现中国”系列讲座等,迄今已举办近300起,恰似一曲曲交相辉映、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交响乐。

  “这些活动德国公众喜欢吗?”——贾主席关心地询问道。

  “非常喜欢。”中心负责人回答并介绍说,中心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德国主流社会成员和青少年。今年中心曾举办“梁祝”音乐会,大厅里座无虚席,连地板上都坐满了观众。“国际联欢日”这一天,来参观的德国观众达1200多人,他们都希望在参观护照上盖上中心的图章。中心已经成为向德国公众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使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在德国人心目中具体化,促进了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缩短了他们与中国的心理距离。

  在中心德方工作人员引领下,贾主席来到中心前厅,身着练功服的德国学生为贾主席分别表演太极剑和太极拳。悠扬的音乐伴着流畅的动作,让人亲身体味到了中国太极天人合一的优美境界,引来代表团啧啧称赞之声,贾主席赞扬他们一招一式非常到位,他还幽默地说:“以后我每天早晨也应打两遍,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没你们打得好,你们把体育和舞蹈结合起来了。”在场的德国学生会心地笑了起来。

  中心2层是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馆长给贾主席介绍说,这里有11500册中文藏书,500多册西文藏书,还有许多中文和德文的报刊,都对所有德国公众开放。当贾主席问到平时来这里的中国人多还是德国人多时,馆长回答说,来这里的德国人很多,有不少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德国汉学家,也有正在学习汉语或者想去中国工作旅游的普通德国人,许多德国人从中国旅游归来还会把游记发给中心工作人员看。

  “图书馆有没有中德文对照的书籍?”——贾主席继续问道。

  “有很多译成德文的中国名著和各种图书,也有不少译成中文的德国作家作品,很多德国作家会专门来到这里看自己著作的中文版。”

  “这样很好,”贾主席说,“希望使用图书馆的德国公众群体层次越多越好,既有汉学家,也应有初学者,有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

  图书馆隔壁的阅览室里,几位白发苍苍的德国学者和几位朝气蓬勃的德国青年正在读书,贾主席轻轻走进去,认真地观察坐在前排的两位老人。拿文克莱·卡琳女士看的是一本描写梅艳芳的中文图书,旁边的汉学家米勒先生看的则是《老北京》。发现贾主席走了进来,他们热情礼貌地站起来与中国领导人握手致意。卡琳女士当场用毛笔写下“中国文化中心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我经常来。这里的节目很精彩”。请贾主席点评,贾主席风趣地说:“你写的很好!还盖了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印章!可以列入‘书法家’行列了!我们应留下来作纪念。”贾主席还发现另一位名叫贾勒的先生打着一条写着汉字的领带。这位从事德中经贸工作的贾勒告诉贾主席说,这是一条印着《论语》的领带,其中有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和米勒先生的交谈中,贾主席得知,米勒先生曾在北大学习,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都很有研究,经常到文化中心来查资料、做研究。贾主席向他介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少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国文化很深的造诣让米勒先生由衷地佩服。他说,我一生都在尽力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德国人,现在我已经快80岁了,今后要让下一代人做更多的工作。

  贾主席非常赞许地点头说,看到你们这样热爱并真诚地研究中国,我很受感动。我们在德国看到了很多博物馆、美术馆,了解到德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德双方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我们愿意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也愿意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积极向德国社会和民众介绍中国,特别是希望年轻学生向老一辈学习,继续发挥中德桥梁作用,促进中德友谊。

  告别了阅览室的德国朋友,贾主席又来到文化中心教室。在中文教室,几名德国学生正在听中国老师讲课,贾主席的到来立刻使得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教中文的徐老师请贾主席给学生们上节课,在德国学生的掌声中,贾主席指着黑板上写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道,这是孔子的名句,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重视交流的传统。过去我们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现在我们仍然愿意与远方的朋友、尤其是德国朋友交流。这几天,外界高度关注中国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这个重大项目中就包含着中德两国科技合作。我在德国考察的宝马和奔驰等公司,也在同中国企业开展各种交流与合作。中德合作与交往体现在各个领域。语言是最好的交流工具,中国政府鼓励年轻人学习外语,也愿意帮助外国朋友学好汉语。只有学好对方的语言,才能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贾主席的一席话,引来了在座德国学生的热烈掌声,也坚定了他们学好中文,为中德友好交往和发展搭建桥梁的愿望。

11月3日,正在德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观视察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这是贾庆林在文化中心向中文班和阳光学校的学生赠送新华字典。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中心开办的“阳光学校”是加强我驻德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中文学习的地方。走在中心走廊,“阳光教室”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阵阵传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贾主席不禁停下脚步,走进教室仔细听孩子们读书。

  “贾爷爷好!”——看到贾主席进入教室,同学们欣喜异常。贾主席向孩子们问好,他说:“这是唐朝杜牧写的古诗,如果他能看到德国的秋色,可能这首诗会写得更好。”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贾主席即兴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说,中国的古诗不仅咏物、而且言志。这首诗用山路、人家、白云、霜叶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图,展现出秋天山林的优美景色,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每一首古诗都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要表现诗人的精神世界。老师和同学们用掌声回应贾主席的精彩讲解,贾主席鼓励这些中国外交官的后代们刻苦学习祖国文化,多和德国朋友交流,做中德友好的小使者。

  离开前,贾主席勉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继续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德友谊”的宗旨,奋发努力,开拓创新,让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中德决定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仿佛筑起了坚硬的河床,文化则是其中川流不息的河水。这是中德关系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关系的缩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应该作出的伟大贡献。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