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双边往来
德国女摄影师莫里逊全方位展现40年代南京

2013-11-27
      
        “这本书比较少见,它近乎完整地记录了上世纪40年代南京的影像。”昨天,家住江宁的陈西民先生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他珍藏已久的一本德文书籍,名叫《南京》(nanking),1945年出版。

  “这是德国籍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的作品,书里的200张照片,是她在南京拍摄的,时间大约是1944年。”陈西民说,在那个影像非常稀缺的年代,这些照片尤其显得珍贵。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12篇章,全方位“记录”南京

  陈西民是一个民间收藏家,对于这本《南京》,他寻觅了很久,“因为这本书的存世量不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西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卖这本书,联系后发现对方居然是南京江宁的小伙子,两人便聊了起来。陈西民的诚意打动了对方,最终,小伙子将这本从英国带回来的书转让给了陈西民。

  拿到这本书后,陈西民爱不释手,并做了大量“功课”。

  “1944年夏天,德国籍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从北平来到南京,拍摄了一系列的图片,并于1945年在上海出版《南京》一书。”陈西民介绍,书中分为12章,分别为城墙、市景、市内庙宇、园林、南门外、明故宫、紫金山、六朝陵墓、栖霞山麓、玄武湖街景、城郊南岸等,共有照片200张,全方位展示了当时南京的风采。

 

 

       那时,南京人就很喜欢吃板鸭

  翻看《南京》一书,不少老南京会觉得很亲切。

  陈西民指着其中一张名为“板鸭店”的照片,“你看,那时南京人就很喜欢吃板鸭,门口挂了两排鸭子。”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照片中,有一家庆源祥鸡鸭店,看起来生意很不错的样子,门口还有一辆黄包车经过,很有生活气息。

  南京作家薛冰在陈西民处看过此书,对于“板鸭店”这张照片,他印象也非常深,“这家店应该就在三山街上。那时的板鸭店都这样,板鸭挂在那很像琵琶,所以又叫琵琶鸭。”

  除了板鸭,街景章节中还有一张照片,名为“蒸糕”,从照片上看,蒸糕的做法和现在几乎一样,“看来,那时南京人的很多口味都沿袭到现在呢。”陈西民说。

  那时,南京人的生活也很惬意

  除了吃,那时南京人的生活也非常惬意。书中有一组“江边生活”的照片,补帆、网虾、网鱼……赫达·莫里逊将上世纪40年代南京人的生活一一展现。

  书中,一张新街口的老照片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时,孙中山像还是朝北的,现在是朝南了。”薛冰说,照片中的这座孙中山像如今已经被收藏在藏经楼里了,现在的这座铜像,是雕塑家戴文广设计的,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当天矗立在新街口广场。后来因为地铁一号线的建设,铜像再次迁走。2010年,孙中山铜像才又回归新街口。

  陈西民说,赫达·莫里逊去世后,根据遗嘱,她在中国大陆13年间拍摄的1万多张底片和6000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来源:现代快报 2013年11月27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