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2012年的中国将更趋强大

2012-01-10
 

  作者:泽林

  人们的忘性太大。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2008年11月作为G20国家中第一个国家采取有力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应对时,西方分析家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即使在2009年头几周,中国有超过2000万名民工失去了工作,中国仍成为第一个脱离金融危机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在危机结束时状况要糟糕得多。过去几年,虽困难重重,中国依然免受全球经济动荡的连累。

  但中国获得订单的增长越来越慢,通胀率居高不下。人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来自中国的民众示威或异见分子被捕的新闻。一副老画面又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正在面临深渊。

  某些西方人心中有着这样的想法:当我们不好过的时候,中国也不应该独善其身。其他人则无论如何也要成为第一批预见出危机征兆的人。

  当这些人还沉浸在这些担心中时,中国正在逐渐提高影响力。因为那些听上去糟糕的事情并不一定那么糟糕。示威游行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内部的压力在逐渐升高。示威是多样性增加的标志,为日积月累的失望情绪提供了宣泄渠道。

  越来越多的异见分子被逮捕,这绝非好兆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抗会掀起全国性抗议运动。领导层感到紧张,但中国并不一定就要因此而陷入衰落。这就好像是年轻人开着爸爸的汽车郊游一样。当他们因为转弯过猛而感到害怕时,并不一定意味着车辆就快驶出轨道。即使西方暂时大量减少了在中国的采购,也不一定意味着会引发公共秩序的崩溃。而中国股市市值去年下降20%的数据并无法说明中国国家稳定的下降,就如同苹果公司和麦当劳不断上升的股值无法代表美国的经济实力一样。

  中国的发展固然不能同世界经济脱钩,但中国凭什么不能更好地掌控危机?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就如同政府在做蹦极跳,却不知道绳子有多长。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底该投多少资金?会带来多高的通胀率?民工会作何反应?资金能多快流入到经济中?什么时候应该对贷款刹车?

  今天的中国政府要聪明一些。温家宝总理本周初表示,今年一季度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这是一个现实的自我估计,中国已准备好采取相应措施。

  有一点非常明显:中国人变得更加敏感。通胀率虽然下降,但对物价飞涨的不满情绪依旧在增加。

  但人们不该对中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视而不见。虽然存在“影子贷款”和腐败行为,但中国在财政上依旧有能力继续实施2到3个相同规模的大型经济刺激计划,而不会像日本、欧洲、甚至美国那样负债累累。2008年至2010年底,中国的内需增长了约20%。即便如此,内需在中国经济的比重还不到40%。即使在出口第二大国德国中,这一比例也占到了60%。因此,中国完全有空间刺激自身经济增长。此外,中国依旧还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新电网或对环保的投入。

  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将获得经济界大范围的支持。锦上添花的是,其他国家情况明显糟糕得多。印度正走向一场严峻的危机,通货膨胀率超过9%,经济增长率下降。欧洲和美国需要中国的资金。日本受到经济重创,需要中国的团结一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太平洋世纪开始的话音未落,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就同中国签署了一项货币合作协议。

  因此,人们有道理推断,中国在2012年里扮演的角色同以前没有区别。中国比人们预料的要更加稳定,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经济成就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不能排除出现巨变的可能,但这种概率极低。

  (来源:2012年1月8日《商报》,雪竹译)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