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中非贸易—新全球贸易潮

2012-08-06

       作者:菲利柯斯· 李

  在德国,有许多关于中国人大量涌入非洲大陆投资、修路、攫取珍贵原材料等报道。但中非贸易长期以来都是双向的这一事实却鲜为人知,如位于广州市老城小北区的大型非洲人服装市场即为例证。全中国都在说:小北是中国的非洲区。

  仅在广州这个除北京、上海、深圳之外的中国经济大都市里,就生活着2至10万名非洲人。他们购买成袋的内衣、体恤衫、牛仔裤和塑料凉鞋,运回国再转卖。

  Isaac是在小北市场做生意的29岁加蓬商人。他既不会说广东话也会不说普通话,英语也很差,只会说法语。但这并不妨碍他做生意,有计算器就够了。

  Isaac向一名中国卖家进了100条白色内裤,一条6元,在加蓬的利伯维尔市场可以卖到8元。这样,他每次能赚几千美元。中国商人又向他推销深色内裤,他拒绝了,黑上加黑不会好卖。

  中非贸易蓬勃发展。本世纪初以来,中非贸易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2012年第一季度,仅安哥拉对华贸易额就同比增长40.5%,莫桑比克对华贸易额增长甚至达到45.8%。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2006年至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0亿美元,增长了3倍。2009年,中国替代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有意思的是,移民潮也伴随着贸易发展。据统计,2011年在非洲生活的中国人超过100万,其中南非最多有25万,仅开普敦就有1万多中国人,安哥拉20万,尼日利亚15万,津巴布韦、苏丹、马达加斯加各有5万。

  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很少有中国人有意在非洲定居,非洲人也很少有兴趣彻底移民中国。

  去年,我在南京的一个堂兄弟在埃及呆了10个月。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去埃及。他说,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后,埃及一直没有一个有效政府,入境控制相当宽松。像他这样的上千中国人去了埃及。

  我的堂兄弟带了一集装箱的机械和电子产品,在埃及卖完货就回国了。他喜欢埃及吗?根本不喜欢,高温、饮食和沟通都成问题,但他赚到了钱。

  欧洲人和美国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中非这一新的贸易轴心。许多非政府组织指责中国只对非洲的矿藏感兴趣,而忽视环保、人权和真正的发展。

  持这种观点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只是在中国人发现非洲这个贸易伙伴之后,发展已停滞20多年的非洲大陆的经济才重新缓慢回升。上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已认为非洲洽注定失败、没有希望。几年前,某著名援助组织也在反省,面对非洲的内战、腐败政府和饥荒,他们的发展政策是否已经失败。安哥拉经济学家瑟圭拉(José Cerqueira)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一直附带意识形态条件:“他们只让我们听,不让我们说” 。

  中国也向非洲提供发展援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周前举行的中非论坛峰会上承诺,未来3年将把对非援助总额提高至2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不仅用来修路、建输油管道和港口,以便更好地输出原材料。中国已为非洲援建了学校、医院、文化设施和亚地斯亚贝巴的非盟中心。

  中国人首先还是和非洲做生意。虽然困难重重,但至少他们一直是平等的。

  (来源:http://blog.zeit.de/china/2012/08/02/china-afrika-der-neue-globale-handelsstrom/,圣婉译)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